信息来源: 滁州在线 明光市人民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2-08-29
字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明光市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蓄势积能赶超跨越的“明光作为”

炎炎三伏天,挡不住明光人跨越赶超的脚步,城乡大地干事创业热潮涌动。

明光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内一派繁忙的建设场景,总投资60亿元的新能源装备用高透组件制造项目即将竣工投产;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乡村产业大棚内硕果累累,群众干劲十足……

创造了多个滁州第一1.png

 

党的十八大以来,明光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生态立市,全市上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跨越赶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经济指标十年翻几番,各项事业发展开创了新局面,特别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化营商环境、“亩均论英雄”改革等工作走在了前列,创造了多个滁州第一、全省率先、全国先进,跑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一个“经济强、格局新、环境优、活力足、百姓富”的新阶段现代化新明光正阔步走来。

挺起工业强市脊梁

从124亿元到273.4亿元,从74亿元到177.2亿元,从8.99亿元到55.8亿元、从8.68亿元到26.5亿元,从19515元、8529元到35446元、16110元,翻开明光市近十年来的发展成绩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数字的大变化,折射出明光市十年跨越发展取得的新成效。

作为传统的农业县,明光市工业发展起步晚、底子薄,与滁州市其他县(区)相比,明光市“先天条件”并不突出。实现跨越发展的法宝是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近年来,明光市认真落实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大力开展“双招双引”,以工业大突破推动经济大发展,以产业大提升加快发展大跨越,工业强市建设势头强劲。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明光经济开发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模由2006年批准的3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近30平方公里,入驻工业企业400余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94家,初步形成精细化工、高端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聚集了龙利得科技股份、浩淼安防科技股份、三棵树涂料、嘉宝莉新材料、固克涂料、九洲工业等一批知名企业。2021年园区全年实现产值96.95亿元,税收4.27亿元。

创造了多个滁州第一2.jpg

城市一角。(来源:安徽画报)

眼下,园区重点围绕“百亿绿色涂料、百亿凹凸棒基新材料、百亿高端电子信息、百亿光伏生产及配套、百亿艾草及绿色食品”等“五个百亿产业”,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积极打造跨区域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着力培育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迅速形成规模。绿色涂料产业高歌猛进,三棵树涂料、嘉宝莉新材料等34家知名绿色涂料及配套企业竞相入驻,绿色涂料产业园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集聚度最高的绿色涂料产业园区,获批省第一批化工园区,荣获“全国绿色涂料园区”“中国绿色涂料基地”“涂料行业人才培养基地”等称号,“中国绿色涂料之都”实至名归。凹凸棒基产业发展全面提速,获批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凹凸棒基产业获省政府单独发文支持,纳入国家非金属矿、国家建材“十四五”发展规划。高端电子信息产业无中生有,创显电子、赛时达等一批企业“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升规”;64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再创“明光速度”“明光效率”。光伏生产及配套产业蓄势而发,九洲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即将竣工投产。艾草产业异军突起,打造全国“三足鼎立”格局信心满满。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龙利得科技在创业板上市,浩淼安防在北交所首批上市;明光酒业与古井集团战略合作,生产、销售、税收直线上升,全市经济“基本盘”更加稳固、“主引擎”更加强劲、“硬支撑”更加坚实。

创造了多个滁州第一3.jpg

赛时达显示屏装配生产线(来源:安徽画报)

明光市坚持项目为王,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把重大项目招引和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从2019年到目前,全市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分别为124个、82个、64个,协议总投资511亿元。今年以来,全市亿元以上工业“三新”项目分别达32个、28个、11个;招大引强实现突破,总投资106亿元的华润项目签约落地。

此外,明光经开区调区工作获省政府批准;凹凸棒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成效评估位列全省前列;“亩均论英雄”改革走在省市前列,获省政府督查激励通报表彰。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明光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工业强市战略布局,打破思维惯性、行动惰性和路径依赖,精准聚焦实体经济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牵头陆续推出企业家绿色服务“一卡通”、公安机关与园区企业“日见面、两握手”制、企业用工定制班、园区道路冠名制等19项惠企、暖企制度,创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畅通为企业纾难解困的绿色通道,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施策,从企业“跑腿”到部门协同,接“哨”即办、办则见效,全市营商环境持续得到改善和优化,给予外来投资者更多的投资信心,也让企业家们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荣耀感。

乡村振兴多点开花

炎炎夏日,明光市三界镇碾城村小凡花卉基地大棚内,项目负责人杨光正带着几位当地的农民为刚栽植下去不久的非洲菊浇水。“政府建好大棚给我发展产业,减轻了我的投资压力,我一定要把这个产业发展好,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杨光信心满怀地说。

 

创造了多个滁州第一4.jpg

“以前杨絮漫天、杂草丛生、一到夏季臭气熏天,现在村里路宽了、灯亮了,随处可见花木果树,俨然成了小花园。”提到陆郢村的变化,村民们深有感触,自己动手、充分参与,以最小的投入换来了美好的生活环境,每位村民都从中受益。如今,陆郢村人人都是环境守护者,村民不仅不会随地丢垃圾,而且看到地上的垃圾都会主动捡起来。

……

近年来,明光市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振兴乡村的要求,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发展目标,坚持党建引领、先行先试、探索实践,从村企联建、环境整治等方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围绕农业高质高效,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全力推进“三湾两园一谷”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运营,明光农业科技园区创成第一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创成金桥湾、潘村洼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驭景苗圃场、泊岗银杏基地创成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明光艾草产业园获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持续做好“一棵菜、一棵树、一棵草、一盆鱼”特色农业文章,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03个,总数达165个,“明光艾草”“明光甜叶菊”跻身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明光梅鱼”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围绕乡村宜居宜业,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打擂台”,形成“明光经验”,在全国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获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的表扬肯定,“陆郢模式”“腰庄样板”等一批明光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

创造了多个滁州第一5.jpg

围绕农民富裕富足,大力实施“百企兴百村”行动,全市135个行政村与164个企业实现村企联建100%,集体经济超100万元村达16个,50万元以上村达61个(含100万元以上村),30万元以上村达79个(含50万元以上村),15万元以上村实现“全覆盖”。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85家,总数达2872家。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建成150公里,柴郢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连续两年获全省“优秀”等次,先后荣获“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市”“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全省农村电商优化升级工作示范市”等称号。

一个个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迅速崛起;一座座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游人如织……在明光这片沃土上,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全面展开。

城市品质显著提升

城市道路纵横交错、居住环境明显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近十年来,明光市紧紧围绕建设“滨湖花园度假城,山水田园生态市”的战略目标,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创造了多个滁州第一6.png

完善新城区路网。先后新建东城区、城南片区市政道路共计94条,总里程约108公里,城市路网进一步完善,通行标准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区内“交通一体化”初步形成。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29项,总建筑面积约201.85万平方米,共18350套,总投资约50.46亿元。截至目前,已建成花园路棚改安置小区、曹庄花苑安置房一、二期等26处保障房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70.87万平方米,共15534套,同时配套建设电动车充电桩棚,进一步扩大了保障性住房的覆盖面,市民居住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推进老城区改造。完成盛唐公园道路、金达路南段等11条老城区市政道路改造提升;利用老城区闲置地块建成了老物资局仓库停车场、明酒大道停车场等11个市区公共停车场,新增停车位约1100个,进一步缓解了老城区停车位缺乏、交通紧张等问题。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共实施污水处理厂、学校等各类城市公共设施项目38项,目前已完成池河大道、明旧路强电线路改造、黑臭水体综合整治一、二期、城北污水处理厂等29项,体育中心、机械工业学校、市医院、中医院等其余9项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在创建东风的吹拂下,曾经破旧的街巷,如今焕然一新,还有了自己的特色文化主题;曾经脏乱的老旧小区,已经升级改造,居民住得更加舒心;曾经物业缺失的老小区,在红色物业的管理下,已经告别了无序状态;曾经闲来无事的社区居民,加入了志愿服务队,为打造和谐社区出一份力……在潜移默化中,市民的素质提升了,文明已深深嵌入城市的文化肌理。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明光市坚持务实为民,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紧扣民生“六有”目标,一件一件抓落实,“真金白银”的民生投入、实实在在的民生变化,奏响了一曲幸福洋溢的民生之歌。

近年来,围绕安徽省2022年创新民生工程建设模式,做好20项民生实事,民生财政支出由2015年的27.7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37.4亿元。全力保民生增福祉,城乡公交一体化全域运营;创成全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国家验收。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天然气率先在全省实现“镇镇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74所,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25%,荣获“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深入推进“健康明光”建设,中国针灸学会专家工作站和科普教育基地双双落户明光;市人民医院获批设置三级综合医院,市中医院获批设置三级中医医院院;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等称号。

创造了多个滁州第一7.png

今年以来,认真落实“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聚焦10项暖民心行动,高标准办好教育、医疗、养老、物业服务等领域为民服务实事,促进发展成果普惠共享。大力开展就业促进行动,“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倾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城乡智慧学校实现“全覆盖”。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保基金监管等工作获省表彰激励;扎实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市人民医院成为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抱团科普”志愿服务项目入选“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四个100’先进典型”。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防汛抗旱等工作,全市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滁州市“百日攻坚”交办的61件案件全部化解,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全省税务系统“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在线评议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三。

蓄势积能赶超跨越

看到发展成绩的同时,明光市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发展还存在工业基础弱、大项目少、建设不快等问题短板。目前,明光市全市上下增强“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紧迫感,进一步拉高标杆,持续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紧紧围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生态立市”发展定位,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力以赴打造中国绿色涂料发展样板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材料产业基地、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省际区域性物流基地等“两区三基地”,奋力推动各项工作“进前列、上台阶”,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新明光,为滁州实现“四个走在前列”多作贡献。